生活裡,我們都曾見過老靈魂。經歷過歲月洗禮,擁有寬廣的過去;或是歲月洗禮才甫開始,卻已走過坎坷、面對過頹敗,提早學會以超齡的目光看世界,從而獲得不同的視野。這樣的面孔在人群裡往往醒目,帶著些許看透世界的蒼涼,卻也更明白日常。

改舊翻新的老建築亦是如此。在柬埔寨留有殖民時期氛圍的貢布市(Kampot),19 世紀因胡椒與咖啡的貿易而曾為柬埔寨第一大港,亦是華人移居柬國的最大聚集地之一;多元的民族混居於此,讓當地留有許多東南亞各國建築的風貌。座落於河岸邊的 Atelier Kampot 餐廳,前身便是當地傳統的中式商鋪;2013 年,柬裔法籍兄弟檔店主 Antoine 與 David Meinnel 買下原本殘破不堪的建築,思索著如何運用自己的長處,將這曾集結歷史片段的空間賦予新生。

藉著這個 project,我們試著傳遞一個訊息:「現在」能紮根於過往的傳統裡。

這對兄弟的內心興許也都住著老靈魂。Antoine 為建築師,David 則曾在巴黎擔任甜點主廚,因著貢布市外圍的胡椒耕地地緣,兩人結合法國與東南亞飲食,以 Atelier Kampot 之名探索、推廣著胡椒辛香料在料理上的新可能。經由 Antoine 的建築團隊 Bloom Architecture 改建,將商鋪外觀保留修葺,內部則重新設計以應現代生活用途,極盡巧思地模糊並融合內外差異和新舊連接;一樓作為 David 發揮創意的餐廳空間,二樓以上則為住宅,老建築裡盛裝的嶄新故事以處變不驚之姿,沉靜地遙望貢布市的潺流河水與廣袤景緻。

以此為概念,設計團隊將建築體原本狹長的牆面保留,彷彿作為重生的胎記,牽引著過去與現在。作為設計師也是這棟歷史建築的主人,他們延請當地技術團隊,試著在修復與重建上達到無暇的平衡。翻修前建築內堆積的廢棄木材被重新運用,製作成桌椅家具與落地木窗;餐廳內配上竹蓆地墊的花地磚延展至庭院內,在蔥鬱間斑斕綻放,光影間流瀉著樸實的美感。

正中央開放式的庭園和樓梯,利用垂直循環讓陽光和微風引入;迴旋樓梯的輕金屬材質搭配層層綠植點綴,各樓層以及那因狹長而被切分的前後空間,彼此沒有了隔閡,且無論是一樓的餐廳或二、三樓的起居室、臥室,都擁有能一眼望穿的庭園風光。

沿著階梯往上,第四層頂樓更可無阻礙地享受山嶂連綿的景色。整體建築展現著現代性足以紮根於傳統之上的宣言,上層的住宅空間,更是裡外都散發著老靈魂那種似乎什麼都司空見慣的氣質,僅以一樓不時飄散而上、簡單卻豐厚的辛香料香氣調味,沉穩地陪伴流動於此的生活。

Atelier Kampot 雖以新生問世,卻延續著地域裡的回憶,在周遭的景致裡,它並非奪目而出,反倒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語言。依著這對土地依戀的語言,從建築之心侃侃而談,談文化、談傳統、談未來;話語間沒有歲月帶給它的市儈俗氣,只有日常樸實卻迷人的質地。

Atelier Kampot
Riverside Road, 15, Kampot
Opening Hours: 12:00 pm-09:00 pm
T: +855-10446044

Article/ Meg L.
Images Courtesy of Bloom Architecture.
本文轉載自 Polysh Magazine.

在步調快速的城市生活,日常的料理時光是許多人將緊湊暫時放下、療癒身心的美好練習。如果能在做菜時隨手摘取新鮮香料、蔬果入菜——無論是口感清脆的甜椒,一把香氣濃烈的九層塔、香蔥碎末,或是帶點辛利氣息、刺激食慾的朝天椒——無需四處奔波採買,在觸手可及的食用花園裡翻找,簡單便凝聚成餐盤上的美味佳餚,也是輪轉的四季帶給味蕾與雙眼的溫柔調劑。

THE GREENHOUSE 以此描繪著理想生活的藍圖,依著「Farm to table」(從農田到餐桌)的概念,在日常裡開拓一座頂樓玻璃農園。挑高 4 米 2、設置於屋頂的寬廣玻璃溫室內,中間為專業的共用廚房與餐廳,天窗下野生蕨類、綠鈴、千葉蘭錯落懸掛;向外延伸的兩側則是一方方蔥鬱種植區,除了觀賞用的花卉、植栽之外,也覆土就地種植多種食用香料、蔬果與藥草,將尋常的花園綠意,巧妙轉變為「edible landscape」(可食景觀)。

這裡不僅僅是一座可食用花園,也是一座側寫自然地景的「植物圖書館」。從多肉植物、季節花卉、生菜嫩葉、時令蔬果再到香草辛香料……玻璃溫室裡的盎然綠意,儼然在其中構築了一座循環生態。捲起袖子,到牆邊育苗區拿起種植工具,與孩子一起蹲下身、翻土澆灌苗圃,見證各種植物從新生到花落、疏零到繁茂的生命週期,零距離地觀察自然的循環流動與生生不息。親手碰觸土壤泥地、種植採收的過程,既是「urban farming」(城市農業)的有趣實踐,也是城市生活裡貼近大自然難能可貴的體驗,更是無可取代、尊重萬物生命的珍貴學習。

攀爬在棚架上的芭樂、金桔、無花果,日常料理不可少的韭菜、香蔥、紅蔥頭,超市少見、難以購買的打拋葉、咖哩葉、百里香香料,適合調理養生的忍冬、魚腥草、萬壽菊,再到妝點餐盤的紫蘇、蝶豆花與香水玫瑰……一株株親手以汗水耕植的生命力,隨著季節變換而帶來的豐收,成為料理時信手捻來的調味,最終提煉成餐桌上令人驚喜的菜餚。這頓餐點除了有著歲月交替的豐富層次,更飽含對時序、對自然以及對食物的謙卑與感激——箇中滋味除了觸動味蕾,也在「家」的記憶裡留下鮮明的溫暖餘韻。

伴隨共生共榮植物群一起扎根、茁壯的,還有 THE GREENHOUSE 對「可持續性」(sustainable)與「節能減碳」的友善環境理念;植物的香氣與芬多精,不僅能舒緩居民生活於城市的壓力和焦慮,也是玻璃溫室裡最天然的溫度調和劑,即使在陣陣熱浪襲來的炎夏,也能捎來一股宜人涼意,偷得一片明媚卻涼爽的時光。天晴時,午後日光自天窗撒下,一地綠影婆娑;下雨時,綿綿雨滴自窗上滑落,些微濕氣讓綠意散發清新。

即使身處鋼筋建構的城市水泥叢林,在 The Greenhouse 也能擁有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。在這座屋頂農場裡,孩子們能在大自然相伴的環境中玩耍、成長,也可以與家人、或同樣熱愛料理下廚的鄰居,一起期待著下一季的蔬果收穫。從農田到餐桌,從城市到自然,理想的「家屋」樣貌,在生活裡如此貼近。

一桌新鮮、滋味飽滿、順應季節的菜餚,是大自然的豐沛贈與,化為餐桌上觸手可及的迷人風景。盤中的料理隨四季、土壤、氣候更迭,歷經春雨夏鳴的澆灌、深秋的醞釀與冬日嚴寒冷冽積累的甜味,在漫漫四季流轉的時光裡,提煉出豐沛滋味;佐以各地發展出的烹調、醃漬、煙燻、發酵技法,讓這滋味得以長期留存至下一季,凝聚成特殊的香氣、口感、質地——一種獨屬在地的「風味」,最終成為餐桌上的一碗甘美。

在這個習慣全球化物流、運輸帶來便利的時代,看遍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,衝擊著人們的日常飲食;如今各種文化的特色料理,在街角轉個彎便能享用,味蕾與眼界被拓展、打開了,卻也逐漸忘記食材該是隨四季有別,日常的菜餚原是被在地的風土餵養。

於是,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掀起一股反璞歸真的風潮,自 1970 年代興起的「Farm to table」(從田園到餐桌)概念,成為近十幾年國內外餐飲界的熱門議題。知名米其林主廚 Gert-Jan Hageman 首先在 2001 年大膽嘗試,在阿姆斯特丹以餐廳 De Kas 落實「Farm to table」理念;在這以廢棄植物園改建的溫室空間裡,設置一座半開放式廚房與用餐區,望向窗外戶外花園,亦可見供應食材的蔬果苗圃,讓饕客在等待餐點的過程裡一窺食材的生長原貌。而 2014 年成立的 Gro Spiseri,則選址在哥本哈根一棟建築屋頂,以「城市裡的屋頂田園」為發想核心,將餐廳旁的空地規劃成「ØsterGRO Rooftop Farm」,除了提供居民訂購當季蔬果,也藉由廚師巧手,將每季豐收轉變為自家餐廳一道道有機又美味的料理。

從 Gro Spiseri 與 De Kas,再到被譽為「世界最佳餐廳」、充滿實驗精神的 NOMA,法國名廚 Alain Passard 帶領的 Arpége,以及清邁的 Ginger Farm Kitchen 等等……這些餐廳的創作不再侷限於餐桌一隅,更將觸角延伸開闢至一方田地,在自行營運的農田花園裡栽種食材,只為讓饕客們更理解吃進嘴中的滋味,甚至在料理中看見當地四季光譜流轉的色彩與地景。

蔬菜從採摘下來的那刻便會開始氧化、變質,放置時間越久,其中的營養價值就流失越多。「Farm-to-table」的概念讓食材自出產到餐桌的距離被縮短,除了新鮮、營養、即時之外,更減少了從遙遠國外產地運送造成的碳足跡,也讓人們更加認識在地食材,打破從前「國外食材的品質較好」的迷思,將料理的在地「風味」重拾。即便是異國風情十足的料理,取自當季的在地食材並加以融合、變化,也已成為餐飲業界的新趨勢。

伴隨食安與友善環境意識的提高,採買時將食物產地、履歷研究仔細,預約用餐前先理解餐廳理念,逐漸成為我們日常飲食的新習慣。許多人也嘗試在花園、庭院自行種植簡易的香料、蔬果,將生活裡不可少的清新綠意,打理成一座小巧的「edible garden」(可食用花園),讓「Farm to table」概念實際落實在住家之中。

地大物博的美國西岸加州,當地便有許多城市居民自行動手將花園改建為「edible garden」,而許多建築團隊也逐步將自給自足的花園概念融入在住宅設計裡。中國建築事務所 PENDA 曾在德國規劃住宅「Yin & Yang House」,將食用花園以層層階梯拓展至屋頂,綿延出如梯田般的迷人景致。吉隆坡建築團隊 FORMZERO 則在住宅「Planter Box House」的格局裡,保留大片空間給綠意,在由外往內推的陽台上設計具深度的種植區,滿載 40 多種食用植物,宛如一座巨大的垂直田園,也替當地炎熱的氣候調和出一抹涼意。

依著「Farm to table」的概念在日常裡開拓一座可食用花園,捲起衣袖親手埋下種子、翻鬆土壤、耕植。料理時,在花園裡採摘一籃新鮮的番茄,揉捏一把帶百香果香氣的萬壽菊葉入茶水,或是將切碎的羅勒妝點在剛煮好的鮮蝦義大利麵上——以自己辛勤耕植的汗水澆灌的花園土壤,最終結出隨手便能採摘的豐饒,回饋歲月贈與舌尖的滋味與香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