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合院的曬場前庭裡,曝曬著熱鬧喧騰的歲月故事;爺爺奶奶當年羞澀地在門前約會,輔上初中就離家、卻哭著回來的父親,如今陪著兒女在「埕」裡追逐著「家」的記憶……為大家族而興起的建築,本該混著不同世代的故事和新生命延續下去。不同於其他再造老宅濃厚的懷舊氛圍,對「大厝護龍(HAO Living Lab)」建築的第一印象,是帶著青澀感的藍綠,老屋韻味外亦留存著青春氣息。下過雨的傍晚,想像著歲月於此堆疊的痕跡。

傳統建築裡,「大厝」為三合院中間的正身,「護龍」則指兩旁左右對稱的垂直屋宇,圍出俗稱「埕」的空地。建築語彙隨時代更替,三合院、四合院走入歷史,樓房一座座築起,從透天厝到鐵皮屋,人們視經濟情況而逐一在原有建築上加蓋,反映著市井生活的氣息。

在屏東市錯綜復雜的無尾巷小區,佇立於此超過半世紀的「大厝護龍」,見證著周遭與自身的蛻變。這些庶民作風濃厚的老屋與樓房,是時代裡建築形式轉變的縮影,卻也使街景有些凌亂;當它們走進新世代的目光,總免不了要經歷在美學設計與現代生活功能性的一番拉扯,而好室設計 HAO Design 則藉由「大厝護龍」,賦予我們對老舊街區全新的想像。

就像樸實的故事不會增添花俏的情節修飾,「大厝護龍」原始的格局亦沒有過多更動;除了透過設計創造與當代相符的美感,更重要的,是延續這座老宅過往豐富的生命經驗,保留不同時期累積而來的建築樣貌。因而設計團隊以「三代同堂」和「團圓」為理想,重新規劃本已殘破不堪的建築。

接手時已崩塌的屋頂,如今外頭鋪上鐵灰啞光日本瓦,屋內天花板則以厚實的黃檜作為支撐;幾個房間刻意留下天窗,僅用細竹裝飾,讓日光從中灑落,輕易搭起屋內人事與屋外的天光。

依此,廚房牆面也改為大面玻璃窗,從前封閉的灶房如今寬敞明亮許多,坐在其中,庭院的時序變化映入眼前,也能見另一側客廳的來往交流。建築舊有方、圓以及菱形的過道與窗口都被保留,再嵌入設計團隊費時兩年蒐集的復古花玻璃,讓窗花呼應老屋故事及年代感,同時兼顧著現代生活機能。

素面水泥牆定調樸實俐落的空間氣息,一些房間妝點著原有建築的復古花磚、斑駁紅磚與壁面植物,在天窗日光下自成迷人的一隅;而傳統民房常見的洗石子紋路與新舊磚地板混搭,不同色澤透露著不同年代的場景,讓腳下踩踏的每步都如過往歲月的探索。襯著來自 40 至 80 年代臺灣與歐洲的傢飾,包含木頭圓凳、中藥櫃、藤編捲簾和印度燈具等等,中西混合的物件卻毫不突兀,各角落都是設計團隊的用心與巧思。

步上二樓露天陽台,從前留下的鐵窗即便已不堪使用,設計團隊也將其裁切重組而圍出一方地。藉著這個空間,好室設計吸引各處人們前來交流,激盪出新舊世代融合的更多可能性。當房子被夕陽染上暮色,外出的孩子與家人陸續返家,在上頭看著埕裡的嬉鬧,聽著廚房的鍋碗瓢盆燉煮聲,家的溫度、家屋予人的情感故事,將如此地被延續至下一個世代。

Article/ 鄭媛心.
Photography/ Hey! Cheese.
All Images Courtesy of HAO Design.
本文轉載自 Polysh Magazi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