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擁有悠久歷史的建築,卸下當初建造時被賦予的使命,不再有人踏進,除了以時下的文創熱潮帶動人氣之外,還能有什麼不一樣的提案,讓閒置空間能再次築起另一片天地?專注在老建築改建的鹿特丹建築團隊 Eklund Terbeek Architecten,擅長以簡單的概念設計出具美感又符合現代生活機能的作品,除了達到為老建築注入新靈魂、活化空間的目的,更激發出人與空間之間不一樣的互動。

這棟位在荷蘭海港城市鹿特丹(Rotterdam)的建築,原為 1912 年落成的老學校,百年過去不再運作的學校建體維護依然完善,Eklund Terbeek Architecten 受委託將這閒置的老校舍,翻新為一座含納 6 個公寓的現代寓所。「我們試圖創作出能與建築的故事開啟一段對話的作品,但同時保有它自身強烈的個性。」在符合鹿特丹現行建築法規的條件下,設計團隊以不損害舊校舍的細節與特徵,在老校舍的輪廓裡打造出具現代感的公寓,並因應著建築原有的歷史,將其取名為「School House」。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打開公寓門沿著學校原有的走廊踏進,從前相連的兩間教室隔牆被拆除,形成一個結合廚房、餐廳和客廳的寬闊開放式空間。教室原設有的上下拉窗,連同牆壁一同刷上白色,而高度約 5 公尺的天花板則以裸露的混凝土材質呈現,與潔白的牆面形成鮮明對比。設計師保留了學校原有的獨特蘑菇形窗戶,除了使光線能穿透進廊道,也引入空氣與室內流通,營造出明亮且柔和的氛圍。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挑高的屋頂是設計團隊揮灑創意的重點。寬廣的客廳起居室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巧妙以書櫃遮蔽的樓梯——仿若通往樓上工作室的秘密通道,抬頭便見一方白色箱型房間懸掛於屋頂,切割出一私密的工作室;兩側無牆面的格局,既能俯視下方廚房與客廳的互動,也能眺望窗外的花園。箱型工作室下方,隨性放入沙發與家具,低矮的局部便營造出親密的溫馨感,讓居家空間更緊密。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空間底部的開放式廚房,同樣維持著柔和的白色基調,運用挑高天花板與樑柱的配置,向下延伸一長型體,巧妙將抽油煙機隱藏於內,巨大的塊狀卻沒有不協調之處,反倒有種簡約裝飾品的藝術感。白色中島選用混凝土檯面,呼應天花板的裸露粗糙感;用餐區則以極簡實木餐桌、廚櫃以及三盞自天花板懸吊的球狀燈,替俐落的空間注入不少舒適調性。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而看似狹窄的走廊,設計團隊卻也隱藏了兩處一大一小的夾層睡房,將挑高的空間配置充分利用;另外,亦嵌入一木質塊狀空間,除了作為大型衣櫥的收納使用,亦作為走廊底部浴室的區隔。談到浴室,是不是很好奇設計團隊會如何呈現?走廊底部原校舍的五間公共廁所,設計師保留了隔間的結構,將每間改建為不同功能,像是淋浴空間、馬桶、工具間等等;蛋型浴缸前的底部牆上,嵌入一鏡面,並以黑色無煙煤磚裝飾洗手台,將學校原有的氛圍保留下來。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Photograph/ Rene de Wit & Jansje Klazinga.

Photography/ Rene de Wit.

Photography/ Jansje Klazinga & Rene de Wit.

在縝密的裝修過程中,建築原有的細節如同一個個線索,一如走廊上的黃色磚牆,那是當地人對學校共有的回憶色彩,不僅提醒著人們過去發生於此的故事,也造就這公寓獨有的特色。「改造後的公寓融合了新舊之美、現代與傳統,是精緻與粗糙融融合為一體的成果。」設計團隊表示。思忖著這樣的設計理念,或許,這正是改建一棟建築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吧!

Article/ Summer.
Photography/ Rene de Wit & Jansje Klazinga.
Image Courtesy of Eklund Terbeek.
本文轉載自 Polysh Magazi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