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愛動手做料理的 LaLa,「邊旅行、邊料理」是她獨特的旅行方式。搜尋落腳處時,總以「Kitchen」關鍵字找尋有廚房的旅宿,還會想方設法深入在地市場、採買各種在地食材,在旅宿廚房裡悠閒地切菜備料、烹煮佳餚,讓味覺成為旅行中無可取代的鮮明回憶,讓途經的每座城市都有令人回味的料理時光。

隨著旅程腳步走過世界各地,LaLa 這次重返久違的京都,在老町屋改建的旅宿廚房裡,伴著古城的歲月與恬靜,料理出一桌獨屬自己的京都滋味。

傳統建築融合現代設備的町家廚房

這次旅行要從東京到福岡,因為車程距離滿遠的,中途就在京都落腳一晚。京都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,不斷造訪,雖去不膩,但也覺得在有限的假期中,該多探訪未曾去過的地方,不該侷限於此,於是有段時期刻意避開京都。這次是相隔多年後重返這座古城,就像見到一位久別不見的老友,既熟悉又陌生。

約莫十年前,京都開始掀起町屋改建的旅宿風潮,提供更多元、在地的住宿體驗。舊時遺留下來的事物與建築,以一種巧妙又講究的方式,配合街區氣氛調整美感,讓新舊融合,轉變成符合現代生活習慣的存在。出於對傳統建築的著迷,整座城市又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,因此雖然這趟旅行只能短暫停留,我們決定在古色古香的町屋古民家裡,用日常卻親密的方式重新體驗、認識京都。

町屋的格局多半是狹長型,樓梯也比較狹窄,住起來的舒適度因人而異。有別於一般老屋改建的印象,這間町屋旅宿保留充滿年代感的外觀與建築骨架,室內空間卻比想像中寬闊許多。一進門迎來與吧台相連的廚房,設計充滿現代感;迷你的冰箱、烤箱和電磁爐能因應簡單的烹飪需求,雖然設備相對少,但 L 型的設計使用起來順手方便——畢竟在旅行途中自己作料理,本來就要因應環境就地取材,既是挑戰卻也充滿樂趣。

廚房後方巧妙地以高低落差劃分出客廳,架高的地板就像是進入一間閒適的茶室,落地窗外還有一個小巧雅緻的庭院造景;衛浴、廚房與睡房的設備也很符合現代生活機能,整個空間洋溢著濃濃的懷舊風情,打理得既舒適又便利。

激起「料理魂」的採買旅程

此次停留最大的目的就是好好自己煮一頓晚餐,用京都的各種夢幻食材!旅宿位於三条附近,周遭有比較安靜、小型店鋪林立的區域,也有三嶋亭壽喜燒、玄米茶老店蓬萊堂等知名店鋪,熱鬧的錦市場和寺町商店街也在步行能抵達的距離。

街巷裡專賣蔬果的八百屋。
白色的聖護院蕪菁。

在京都採買食材的過程,特別有趣又充滿驚喜,各種百年老舖商品、高品質好物這裡幾乎都有,品項豐富又完備。我們從百貨公司的超市,再到街區裡的肉品、豆腐、京野菜、調味料等各種特定食材的店鋪,幾乎每間都一一走過;看著眼前琳瑯滿目、各式各樣的食材,完全激起我的「料理魂」,每一種都想要嘗試看看,買得失控又過癮!

三嶋亭壽喜燒一樓的肉鋪。
八百屋中還能找到品質很好的「京野菜」。

在豆腐專賣店買豆腐,在百貨超市的熟食區買天婦羅與干貝番茄沙拉加菜,高湯包、調味料、湯葉、水果則在精緻的八百一本館挑選;薄切的肉片購於三嶋亭壽喜燒一樓的肉鋪,店員細心地用像是粽葉的包材打包後,外層再用牛皮紙包覆,充滿古意又有趣。而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街區裡專賣蔬果的「八百屋」,除了販賣一般常見的蔬菜,還能找到品質很好的「京野菜」,像是京水菜、聖護院蕪菁、九条蔥等等;除了蕪菁和水菜,也想買蘿蔔,正因為分量過多而猶豫買與不買之際,老闆非常貼心地主動告知可以只買半條喔。

肉鋪店員細心地用防水防油材質折疊包起,就像精緻的書本或小禮物。
肉品用像是粽葉的包材仔細包好。

在台灣,根莖類(例如蘿蔔)的葉梗通常都會被去除丟棄,在這裡老闆則幫我切下蕪菁葉梗,再細心包裝方便我帶回去料理——以不浪費、物盡其用的敬意,盡可能把每個部位拿來利用或食用,正是日本料理的精髓。晚上與舞菇一同快炒,小小地滿足了我對日劇場景中盡情料理各種食材部位的嚮往。

在地食材烹煮一桌細緻京都味

也許因為從古至今這座城市一直很重視生活品質,也致力於五感美學的傳承,京都料理不追求強烈、鮮明的味道,更偏向細緻、柔和的口感,調和出一種雅緻的風味——不僅容易入口,和其他食物搭起來也很協調。

在這以清澈水質出名的古城,除了京野菜遠近馳名,像是豆腐、湯葉這些豆類食材也不容錯過。我們用火烤白菜和聖護院蕪菁——白色的蕪菁,甘甜清脆,口感極為細緻;將蘿蔔磨成泥煮成一鍋「雪見鍋」,加入豆腐、蔬菜,再涮肉片,以椪醋做蘸醬,準備起來迅速又簡單。搭配一碗生湯葉——加入些許醬油,絲滑柔軟的口感如同布拉塔起司般入口即化,濃郁豆香在口中瀰漫。

第一次在京都自己動手料理,即使只是短暫停留一晚,卻能嚐到心心念念許久的湯葉,還能小小圓夢我對日劇料理場景的憧憬。在古樸的老町屋裡,用最簡單的方式享受食材最純粹的原味,就像那鍋潔白的雪見鍋,看似濃厚、滋味卻清爽——剛剛好的恬淡與日常感,留下無盡回甘的餘韻。

Images Courtesy of 日常裡。小確幸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