彎繞外雙溪旁道路,成列樹群在日光中颯颯搖曳,拾階至五樓,走進景觀建築設計師吳書原家中,明亮採光彷彿戶外的陽光、微風都絲毫不減地來到這家中。從客廳走到大餐桌旁,吳書原與三個孩子正聚集在桌前玩耍、太太在偌大廚房備食,孩子們繞著餐桌、廚房中、客廳、頂樓屋頂花園,跑上跑下。少了隔間,多了更多家人的互動與空氣的流通。

「我選房子會先看週遭的樹群與環境。」吳書原這個位於五樓與六樓、背山面溪的老宅,其前後棟距大、綠意成群,遠處有外雙溪的溪河在前方淺淺過彎,他決定將牆面能打掉就打掉,讓窗戶變大,戶外的自然條件自然而然能牽引入內,而風能自然而通透地吹拂著,頂樓屋頂並打造出一方擁有台灣各原生植物的綠意花園。


野裡四季更替的生態圈
他神采奕奕帶著我們到六樓圍繞在建築外緣的ㄏ型花園。放眼所見,開粉白花的九芎、生三角楓、普賢象櫻、紅花檵木等在日光中枝枒開展。他說,台灣既是蕨類、蝴蝶王國,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五種氣候帶的國家,植栽群像極廣,擁有最豐富的生態資料庫。特殊的雨水涵養與地氣,光是南北向就有不同植栽帶。



吳書原在英國學到「野裡有花園、花園裡有原野」,認為植物應適地而種、四季輪替,因此捨棄非自然的人造花園設計,改以不施肥、不拔草的荒野地景,減少耗能耗力。「這花園擁有上百種原生與外來種參半的植物群,我喜歡高、中、低的複層植物栽種法,創造出天然防禦機制,蜜蜂、蝴蝶、鳥類飛來,物競天擇能協助去除病蟲害。」



四季更替的優勢讓他期許創造出更饒富趣味的花園,「未來,我會在花園裡繁衍所有原生種。」此屋頂花園也透過各種方式療癒家中成員;每日,太太會採幾株迷迭香於醃漬雞腿肉送入烤箱,又或者佐以樹葡萄釀醋倒於瓶中,加入芳香萬壽菊、檸檬馬鞭草、檸檬片,一家人也喝進了每一季純淨自然的新鮮滋味。

當初在打造這個屋頂花園時就架高花園地板防水層來帶入空氣、隔絕熱使樓下降溫、減少開關冷氣。再以廢棄建築物敲碎的水泥塊搭配軟石鋪平,創造廢材的第二春,也讓雨水可以自然回收讓地面保水。此外,頂樓建物的屋頂以兩斜板交錯、成排開窗引進對流與日光,淋浴地板都能速乾,無形省能減碳。

除了對植物的想法外,他認為「生態建築(Ecology Architecture)」其實人人皆應該實踐。「人類若能搭配植物、善用自然取代日常耗能,便能永續。他理想的生態綠建築代表是他在花博的未來四口之家設計:在搭蓋時,不砍掉任何一棵原生物種,順應環境把房子搭構起來。房屋結構用夯土牆,將混凝土的使用降至最低,即使夏天室內對流仍維持23-24度;使用零污染建材,以可再回收利用的木頭、夯土為主;架高地板下有空氣對流,利用雨水回收作為植栽澆灌;花園裡種植可食性物種,支持日常飲食所需。

未來,他希望自己能踩回土地上,在田間種菜、就地新鮮烹煮。如此回到人與自然的真實互動,每個人都能走進屬於自己獨到的ECO Lif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