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越南首都,走過千年歲月的河內蘊藏著悠久豐富的歷史,若你曾造訪此地,應該會對古老的寺廟、尖峰時段的車潮、多不勝數的美食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構成一座城市風景的關鍵元素,無疑是能映照出當地特色樣貌的建築設計,而在河內街道上,外型狹長的建築櫛比鱗次地安置著,這樣的住宅被稱之為「管屋」。

管屋的佔地寬度通常約為三至四公尺、長度卻深至十幾公尺,有一說是由於 19 世紀時期,稅法依據門面寬度而收取,因此家家戶戶便把房屋蓋得窄且修長,形成如今特殊的街道風景。在如此典型、狹長的建築內,如何妥善利用空間,並讓光線、空氣充分流動,便成了當地設計團隊必須深思的課題。由建築團隊 A4 Architects 操刀的「TamHouse」,便在侷促的狹長格局內,打造出舒適的生活環境,更滿足屋主三代同堂的需求,運用綠植牆與採光天窗,層層堆疊出一派清新感。

A4 Architects 擅長對人、空間及周遭環境的互動提供嶄新視角,並在務實的功能性中結合美學。共計 6 層樓的 TamHouse 總面積約為 300 平方公尺,設計團隊在深入了解屋主一家的生活習慣後,意識到永久性結構至關重要,住宅中的綠化空間成了首要考量,在大門後方建造一處前庭,並在建築底部的樓梯處開設窗面,促進空氣流通,藉此達到良好的對流效果。

建築門面頗具特色,大門後的前庭上方並無牆面,安置著一座耐重的鐵製空中過道,猶如橋梁般自二樓陽台延伸,在天晴的午後捎本書,便能坐在如觀景台的此處,悠閒地曬太陽或擺花弄草。這半開放的庭院設計,讓植物能更充分浸潤在戶外水氣與光線,也讓室內保有明亮卻不致直接曝曬於午後的熱辣,狹窄的門面也因此增加視覺寬度,同時加強並突顯入口位置。一棵桂花樹在前庭隨風搖曳——生長較其他植物緩慢的桂花,飽含著設計團隊的溫暖心意,期待它隨時間和屋主一家成長,見證這家人一代代的生活與傳承。 

為滿足三代同堂的共居生活,設計團隊精心規劃每層樓的功能,並將電梯與樓梯置於建築末端,闢出方便長輩移動的直線動線。一樓為客廳,二樓則座落著廚房、餐廳與起居空間,起居間的架高設計能作儲物櫃使用,並擁有一座玻璃地板的小陽台,通往前庭上方的空中過道。

三、四樓各為一間睡房,每間都設有獨立的衛浴與起居小客廳。五樓則為以微型公寓為概念打造的主臥,除了同樣擁有獨立衛浴與起居間外,還有一個簡便的小廚房;相較其他樓層更為挑高的格局,設計團隊在其中設置一個夾層,下層為孩子房、上層為屋主夫婦的睡房,地板、櫃面與門面皆以溫潤的木質為主,替整體空間注入溫度。

六樓設有祭祀堂、洗衣房與露台,並在樓梯處開設天窗,讓建築底部增添光線和亮度。A4 Architects 也在住宅四處綴以植栽,三樓以上外牆採用交錯成格狀的穿孔白色金屬板,內牆則是通透的玻璃帷幕,引入自然光線的同時,植栽綠葉也恣意蔓延生長,巧妙為建築增添自然意境,也成為對外天然的視覺遮蔽,創造出開放卻又隱密的美感。

跳脫管屋原有採光不足、難有綠地與被壓縮的壓迫感,A4 Architects 以減輕視覺負擔與舒適空間感兼具的設計,在傳統屋舍與現代生活間取得平衡,讓 TamHouse 在鄰里間長出自成一格的鮮明氛圍。

Article/ Summer.
Photography/ Vu Nguyen.
Image Courtesy of A4 Architects.
本文轉載自 Polysh Magazi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