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住在南加州的梅子,將原本草木不生的後院,打造成四季產出多樣蔬菜、豐富了餐桌的「小伊甸」,「Farm to table」的生活方式以及順應時節的飲食習慣,已經成為梅子一家人的生活型態。
提到加州,多數人會聯想到陽光明媚、類地中海型氣候的洛杉磯或聖地亞哥,但其實我居住的城市偏偏是夾在中間的盆地型沙漠氣候!盛夏時極度炎熱的氣溫限制了當地的種植條件,幾乎能媲美吐魯番窪地的困境。在貧脊的環境中生活,我開始想嘗試種菜,純粹是以「料理人的角度」基於對手中食材知根知底的渴望,就如同釀紅酒前得先學會種葡萄一樣;沒想到這樣的起心動念,居然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我觀察著附近農田的動態,從農民們備耕播種的節奏中,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家菜園的規律性;多元品種的蔬果不僅豐富了餐桌,也解決了食材缺乏的難題,更帶給我源源不絕的料理靈感。想當初剛到這園子時,除了圍牆,就是黃砂,一根草也沒有。從翻書、繪圖的紙上談兵,到經歷無數次的造景、翻墾每寸角落,數不盡的耕植與汗水,才有了菜園「小伊甸」現在的風貌。
沙漠雖然生長季節短,卻有三個適耕期,於是我學會挑選短期成熟的品種,利用「作物輪耕」有計畫性地延長採收期,每年挑選表現好的植株留存種籽,在自然進化下成為更適合在地生長的品種。種出「像市場裡外觀完美的蔬果」並不是自耕的目的,貼近食物產地,透過耕植建立與大自然的連結,才是最珍貴的收穫。
如今,一年四季無論什麼氣候條件,小菜園總能變出時令蔬果直達我家餐桌,通常園裡盛產的各式蔬菜如小白菜、京水菜、小松葉、羽衣甘藍……就夠吃上好幾天。每日清晨送孩子上課後的第一件事,便是到菜園巡一圈,而每天的煮食方式也是「順從小菜園的賜予」來思考菜色,天賜什麼,我們就吃什麼。有時興致一來搬出鑄鐵鍋,隨手在花園裡拔香草、蘑菇,撒上蒜鹽,就這樣滿足「野炊」之癮。
「Farm to table」成為我和家人的生活型態,春夏園中各種葉菜、香草、食用花卉源源不絕,桌上必少不了自家曬的花茶、各種鮮嫩的綜合蔬果沙拉;秋季南瓜盛產期,早餐必備南瓜口味的馬芬、麵包、饅頭上桌;而冬季採收蘿蔔、芥菜,院子裡不忘曬著幾筐蘿蔔乾,廚房內也一定會有好幾瓶正在發酵或醃漬的蘿蔔、酸菜、雪裡紅,用盡辦法最大程度延長院裡所產蔬果的享用期。四季的蔬果繁衍,讓我們全家可以豪氣共享最新鮮豐收的每日料理。
夏|消暑好個瓜
天氣暴熱的夏天,根本無心庖廚,每日飲食胡亂打發,但氣溫驟升的好處就是小伊甸的蔬果們長得飛快,各種夏瓜、番茄、無花果紛紛出爐,帶著綠色條紋品種的櫛瓜,植株更是兇猛地長至半個人的高度。我們家非常依賴櫛瓜,當地美國市場的蔬菜選擇很少,夏季更是,這也是小伊甸這季節少數尚有收穫的作物。
除了櫛瓜,還嘗試成功種植了台灣的澎湖絲瓜和瓠瓜,梅子家就經常上演「消滅瓠瓜大作戰——手擀瓠瓜豬肉餃」。我們的水餃一向渾圓,屬於料多實在的大餃,多虧手擀皮的極佳彈性把內餡如數兜住。瓠瓜即使粗壯如臂卻仍然鮮嫩,外層厚肉用來刨絲包餃子、瓜瓤切塊用來煮鍋甘甜的小排骨湯,一丁點也不浪費。
此外,也會將盛產的小番茄製作成油封番茄,將番茄拌上檸檬百里香、迷迭香、蒜瓣、海鹽、胡椒、橄欖油,全部丟烤盤,之後裝瓶慢慢吃,沾麵包、做義大利麵、拌沙拉、搭佐肉類,都美味無比。炎熱的夏季,冰箱裡這罐噴香微酸的番茄絕對是主婦之寶呀!
秋|各色南瓜大舉進攻餐桌
八月九月的小伊甸相當忙碌,閒置了整個夏季的庭院百廢待興,這個季節是秋耕培土的重點期,得在秋涼前把菜圃備好,才能接續幾個月供應不缺的自家蔬菜。每日節奏緊湊的除草翻土、修整灑水系統,絲毫不敢躲懶懈怠,畢竟這裡的耕種佳期稍縱即逝。
每年一入秋,完全無法抗拒各色南瓜大舉進攻餐桌!我對於秋冬盛產、奇形怪狀的大小南瓜極度缺乏自制力,將自家菜園的出產隨置在家中各處桌面妝點,也會不時端出各種黃燦燦的南瓜料理。如果沒吃到南瓜,就會感覺年尾有事情沒有完成啊!
其中我最喜歡栗南瓜(Kabocha),甜糯甜糯的口感,讓這個亞洲品種的南瓜近年來在美國也大受歡迎。通常我會把整顆南瓜連皮蒸熟,再將籽瓤挖除、果肉分裝,接續應用在料理中,製作麵食甜點等隨時上桌。或是事先處理好南瓜泥,加點現磨肉荳蔻、蘋果泥、一小匙蜂蜜,搭配帕瑪森起司、蝦夷蔥細末,快速做出我最愛的濃湯;又或者與棉花糖混合南瓜泥做成簡單抹醬,帶出南瓜奶香與清甜,塗抹麵包或作餅乾夾餡,都非常好吃。
Article/【梅子家】,過日子的幸福滋味.
Images Courtesy of【梅子家】,過日子的幸福滋味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