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心中的「老家」是什麼樣子呢?每到回鄉的季節,我們總在抵達老家後神色匆匆,似乎怎麼都不夠長的假期,總沒來得及與爺爺、奶奶好好談天敘舊;事業與忙碌讓返家孩子的心難以全然放鬆,越是近鄉,越在對老家的依戀與念舊中,感受到半熟悉、半陌生的情怯。而節日過後,老宅子總會回歸冷清。
美國知名建築家路易斯・康(Louis Kahn)曾說過:「建築是人類居住的空間,它應該像母親一樣,給予人們溫暖和安全感。」確實如此,建築不僅是扮演居住等功能性的空間,更應該是精神的家園。也因此人們對「家」的嚮往,便投射出情感上的吸引力,在其中盼尋得到舒適和溫暖。而由 CHAOFFICE 打造的「坡上之家」正恰恰辦到了這點,巧妙容納了一個九口之家、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;這裡是常伴兩老的居所,是庇護返鄉家人的港灣,更是讓一家人在彼此陪伴中尋得慰藉之地。
坡上之家座落於北京北方的黑寨村,依偎在緩和的山坡之下,村中的主路蜿蜒而過,優雅貼合著山坡地勢的起伏;東西向長 16 公尺、高差近 1 公尺的建築,與周遭簡樸的村落景致無縫融合,彷彿餘音繞樑般延續著高度變化。在建築團隊的構想中,希望將這種微妙而連續的高低層次融入進室內,讓它成為多元空間的泉源,與基地原有的自然肌理和諧共處。
從空間的剖面來看,建築整體巧妙分為三部分,在由庭院分隔出兩個雙坡屋頂的量體內,一系列隨高度起伏而變化的起居空間,創造出充滿動態張力的空間交響曲;錯落層次中瞥見院落裡的楓樹樹梢,為空間增添了靈動的氣息,也讓這棟外觀看似簡約平淡的宅子,緩緩流淌出充滿生命力的生活樂章。
踏進屋內,一面量身打造的木櫃劃分出玄關與後方的廚房、小餐廳,既完善室內的私密性,也因應兩側空間各自規劃出不同的收納與功能。隨著腳步往前,櫃面中間也隨之打通,成了可隨手擺放鑰匙等小物的平台,而一幅充滿生活感的居家畫面也落入眼前,宛如望進家中一隅的小窗。
玄關與廚房、小餐廳以量身打造的木櫃區隔而出。
與戶外坡地的高差變化相呼應,室內的高度也隨之小小起伏,低矮的樓梯、廊道穿梭於建築,形成孩子們鑽進鑽出、探索家中的趣味動線。穿越過道,右側設有小巧的待客間,也做兩老平時的客廳使用,兩層式的沙發方便孩子們坐臥、玩耍,家人們也能在這聊天、看電影。玄關櫃後方則是面向庭院的開放式廚房,是建築團隊特意為奶奶設計打造,一座結合餐桌的中島座落其中,當孩子們不在時,這裡便是爺爺奶奶的日常餐廚區——可以想見,每當陽光透過玻璃窗灑落,便能照亮奶奶在廚房忙碌的身影。
有別於其他鄰居採用的集中式布局,CHAOFFICE 選擇將主要的室內空間搭建於南北兩側,中央則闢出兩處露天庭院——一座是連結爺爺奶奶睡房、專屬兩老的私密小院,另一座則是一家人共享的大庭院。大庭院不僅點亮廚房、走廊等空間,更巧妙地「鑲嵌」主餐廳,似壁龕般由室內向外畫出圓弧,讓實則位於廊道上的主餐廳一點也不狹窄;伴著窗外的四季晴雨,一家人熱鬧享用菜餚,成為凝聚情感的核心空間。
這種錯落的室內外布局,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線,也促進通風的流動;宛若一曲看似樸實、實則巧妙的空間賦格,讓一樓得以設置私密的臥室,也能共存日光充沛的廚房與別具巧思的大小用餐區,滿足不同年齡的家庭成員需求。
二樓同樣是公私領域並存,除了設有書房、主臥與可作為客房的雙層臥室外,還有可容納一家人的寬敞家庭房。家庭房擁有挑高的天花板以及大面玻璃落地窗,將一樓大庭院的綠意盡收眼底;午後沐浴在溫暖的日光下,赤腳踩踏鋪滿一室的涼爽榻榻米,儼然成為孩子們充滿活力的遊樂園。建築團隊還別出心裁地設置一條通往另一側的戶外過道樓梯,讓一家人能從大庭院上方穿越走過,進入位於建築二樓前方的書房與陽台,豐富了空間體驗。
書房與陽台以滑動的玻璃門區分,讓整體視覺更為通透。尤其寬廣的陽台更如同一間溫馨的戶外起居室,夏夜裡,向下便能看著鄰居聚集在路邊閒聊小憩,享受晚風的輕拂。建築團隊貼心設置了收納與洗手台,方便爺爺奶奶日後種植花草,實現家中另一處綠意盎然的角落;而陽台向東的邊角更特意開一個小口——放眼東望,20 公里外的昌平鎮燈火熠熠,閃爍著古都小鎮的平靜之美——重現一家人回憶中從小看到大的熟悉畫面。
坡上之家的動人之處,在於充滿巧思的細節,CHAOFFICE 透過多元的空間規劃、採光設計,映射出一座靈活建築的構成方式,織就一家人豐富、細膩的生活風景。平日,宅子靜靜陪伴著爺爺奶奶細數靜好日常,而每逢週末與假期,則溫柔迎接孩子們的歸來,隨著起伏錯落的格局,讓歡聲笑語在家屋裡迴盪。
Article/ Cinny.
Photography/ Zhu Yumeng.
Images Courtesy of CHAOFFICE.
本文轉載自 Polysh Magazi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