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遍地文化上打造繁密的簇新景緻,古與新的對比激盪出強韌張力,推動著現代日本豐盛的每一日。身為相機製造大國,透過關懷與好奇之心驅動的攝影意識,在各個城鎮中醞釀出大大小小的故事;而街頭上那些特色殊異、具體而微的住家,恰如許多故事落地生根的座標。那麼,何不讓「攝影」成為故事本體呢?經典攝影技巧——「明暗對照法」(Chiaroscuro)無意中點亮了建築師的靈感,一幢專為攝影師量身打造的住家就此誕生在滋賀縣。

滋賀縣作為海風無法觸及的內陸城市,卻擁有全日本面積最龐大的琵琶湖;當地成立超過 20 年的 FORM/Kouichi Kimura Architects(フォルム‧木村浩一建築研究所),便將如此均衡的巧妙天賦做為「攝影師家屋 」(House for a Photographer)的設計宗旨——看似封閉實則通透,小巧體積容納豐沛機能,讓建築既是渾然天成的攝影場景、私人藝廊,亦是滿載生活風貌的質樸所在。
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
坐落在古樸的石造神社正前方,直面莊嚴的鳥居,剛硬的垂直鍍鋅浪板疊上紮實混凝土,以大膽、極簡的現代主義精神,標誌出攝影師家屋的特別;宛如金屬鐵盒的外觀設計乍看是高調的設計,實則卻能用來打散日光反射在建物上的眩目干擾,讓這幢 2017 年落成的家屋,毫不突兀地與周遭年歲許久的傳統日式磚瓦房並肩而居,宛如黑白相片中顆粒細膩平滑的亮部,坦率、靜謐而奪目。

Photography/ Yoshihiro Asada & Norihito Yamauchi.
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
運用天然光影的奧秘,現實能被攝影重製成層次更為豐富的時光切片;建築師木村浩一對設計的想望,自然也不僅止於單純地築起一棟引人注目的住宅,而是從動線、建材到裝潢都緊貼著屋主的需求。循牆面凝聚的光線廊道步入屋內,映入眼簾的是天井與落在腳邊的小窗,結合直通庭園的落地窗,饒富禪意地為這幢地坪 51 坪的住宅灑落光亮;暖色調木質窗台框起窗外景緻,抬眼望去,便是一幀幀見證日夜幻變、春去秋來的宜人相片。
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Photography/ Yoshihiro Asada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Photography/ Yoshihiro Asada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
儘管奠基於現代主義,屋內仍處處可見傳統日式建築中講究微小之美的機能巧思:用最低限度的光線與裝飾,映照比例勻稱的生活與工作;部分挑高的天花板,構成兼作工作室與起居室使用的寬敞客廳,一旁的廚房與餐廳則連結起擁有臥房及浴室的二樓空間。置身在音響、藝術作品、屋主熟悉的攝影器材以及風韻別具的古董傢俱之中,攝影師家屋滿足了人們對充足日光與隱私空間的需求,不僅是可塑性高的展間、盈滿生活質地的攝影棚,也讓此地成為毋庸置疑的理想住宅。

Photography/ Yoshihiro Asada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Photography/ Yoshihiro Asada.
Photography/ Yoshihiro Asada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.

文藝復興時期問世的明暗對照法,透過強烈的明暗對比塑造出三維立體效果,繼而影響後世的攝影技法與敘事手法。攝影師家屋重新解構光與影,讓生活與工作化為輕巧舒適的關係;在無關雜沓紛擾的空間裡,藉天光顯影日常,引星光映射夢想。

Article/ Rachel S.
Photography/ Norihito Yamauchi & Yoshihiro Asada.
Images Courtesy of FORM/Kouichi Kimura Architects.
本文轉載自 Polysh Magazi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