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在不確定是否能擁有一個「家」的年歲裡,我們似乎也從未失去尋覓美麗傢俱與器皿的本能,以接近執迷的目光凝視小花瓶,或對猶豫一瞬後便無緣再見的竹編籃湧現強烈依戀。偶然想來,追求賞心悅目的生活和渴望一個穩定居所,也許是同一條時序上的兩枚座標,其中的過渡期則落點於擁有了心愛的物件、於是能安於當下的心境。
在鄰近東京海濱的新木場站附近,有間融合新舊選物、咖啡館與小藝廊的複合式空間 CASICA,準備好在空間裡醞釀物件的獨特意義,等待人們前來實現關於生活樣貌的想像。場域的生成既合理又不失浪漫,因其所在的新木場站地名正是來自於「貯木場」;出站後,循著附近木材商事務所、工作坊的木香漫步,約 5 分鐘的路程,便能見脫胎自大型木材倉庫的 CASICA,獨特的外觀絕對不會錯過。
“把鮮活的時間與空間視覺化。”
發音清脆的「casica」,在日文裡有「視覺化」(かしか,可視化)的意涵,直率地以命名揭示理念,象徵創造一處「看得見」的「生活時空」。自 2017 年冬季開始,偌大的兩層建築內匯聚世界各地的工匠選物,散落在其中的咖啡館、選物店、小藝廊與木工工作室角落,另設有攝影棚、錄音室甚至辦公空間,凝聚為多元一體的複合式空間。「生活時空」如有機體般延伸,加入創作的核心,讓其中的每個小空間既獨立運作又相互產生化學效應,激發出更多可能性。
“將這些由各式各樣時代、地域、人物而生,至今卻未曾在同一個空間存在的事物聚集;不拘泥在其時代、價格、國家或民族,而專注在物件本身魅力的構築與再認識。”
CASICA 的選物廣納各個時空製品,新品老件於此交織成歲月的質感,由點連成線,隨後織成一面一塵不染的迷人氛圍。物件的陳設相當別出心裁;來自捷克的陶瓷杯壺、印度白檀古董木偶以及比利時 SERAX 的餐盤比鄰而居,一旁看似不經意卻無比合襯的,是土佐和紙、mitsukoji 桃子果醬、陶藝家伊藤環的碗盤等等日本職人手工作品。時代、語言、地域上的歧異,在每一張溫潤木桌上皆褪下史地意義,化作單純符旨,任由來訪者投射自己的取向和需求;找到心愛物件的剎那,彷彿也能體會忠於自我的自由,這無疑是 CASICA 的神奇魔力。
穿過牆上的小拱門,進入 CASICA 內的小藝廊,13 公尺高的樓梯井讓空間如同直立的小宇宙,展出各種物件的故事。近期剛結束的展覽《はこぶ・かざる・しまう》(搬運.裝飾.收放),邀請品牌カゴアミドリ主理人夫妻,以各式各樣懷舊的籃子為主題,專注在一隻籃子的手作生成與土地背景,細細訴說籃子的大小事。後方的木工工作室則是職人工匠們的聚集地,其中包含針對古董家具的研究、修復,以及將不合時宜的老件再生再造;這工作室既是 CASICA 團隊對建築前身的致意,也是他們對身處新木場此區,努力向外傳遞的價值與使命。
在委由南風食堂經營的咖啡館內,座位直面著鬱鬱蔥蔥的植栽角落。菜單則致力於「傾聽身心發出的聲音,以能提升每日心情的美味飲食回應」,奠基於藥膳和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,以悉心選用的藥草或風乾海產入菜,作為料理亮點。結合時蔬、豆腐加上海陸主食,這特色十足的和式與漢方混血料理,體現著 CASICA 期許來訪者在空間內身心靈皆能得到放鬆的講究。
步上二樓,負責營運的整棟建築的 TANOSHINAL Inc. 不僅直接將辦公室設立在此,也打造了器材齊備的錄音室與兩間攝影工作室,並將他們自豪的選物——一樓販售的家具、食器作為攝影道具,提供租借服務。在這能即時產製影像與聲音的場所,被「物件」與「生活時空」牽引的概念「視覺化」,瞬間又清晰地重回眼前。
“與物品的偶然相遇中,會生出獨屬於那個人的必然。這就是我們呈現選物與風格提案的原因。”
從 CASICA 樸拙坦率的空間輪廓,再到理念、展覽介紹與散落其中的選物,處處可見饒富哲思與侘寂之美的敘事角度——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象的視覺化?如果有一天造訪東京,不妨背離銀座,搭上電車一路向著海水與木材的氣味前進,走進這個視覺化的生活時空,遇見一件件具象化的生活況味。
CASICA
136-0082 日本東京都江東區新木場1-4-6
Opening Hours: The-Sun/ 11:00 am -07:00 pm
Article/ Rachel S.
Photography/ 長弘進.
Images Courtesy of CASICA.
本文轉載自 Polysh Magazine.